帶你進入「疣」世界!腳底疣:行走的「墊腳石」 與雞眼有何不同? 5大預防秘訣+3種病毒疣治療方式一次揭曉!

帶你進入「疣」世界!腳底疣:行走的「墊腳石」 與雞眼有何不同? 5大預防秘訣+3種病毒疣治療方式一次揭曉!

帶你進入「疣」世界!腳底疣:行走的「墊腳石」 與雞眼有何不同? 5大預防秘訣+3種病毒疣治療方式一次揭曉!

如果你經常在公共泳池游泳後,喜歡赤腳在泳池周圍或更衣室行走,那麼你對於腳底疣應該不陌生。腳底疣雖然不像長在臉部的扁平疣一樣會直接對外觀產生影響,但會導致站立或走路時產生一定的疼痛感,在生活上帶來一些不便。另外,很多人也常將腳底疣誤認為雞眼。究竟兩者之間有何差異?而腳底疣還有哪些特質和不為人知的地方呢?讓我們一探究竟!

解「疣」之疑:什麼是「病毒疣」?與魚鱗有關?為何會長疣?

「疣」通常指的是「病毒疣」,實際上與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s)感染有關。另外,疣也被一些老一輩的人稱之為「魚鱗贅」,主要原因在於過去人們誤認為殘留在皮膚上的魚鱗與「疣」有關,因此也將疣稱之為「魚鱗贅」,但其實疣與魚鱗無關。

疣是由人類乳頭病毒(HPV)感染引起的,當HPV病毒通過皮膚上的微小傷口、破損或薄弱點侵入後,會透過複製和分化反應導致局部皮膚角化增厚,因此被稱為「病毒疣」(Verruca vulgaris)。病毒疣呈往外凸起的圓頂狀丘疹,表面粗糙,形成高低不一的棘狀突起。

病毒疣是具有傳染力的,而「接觸傳染」是病毒疣主要的傳播途徑。這種傳染方式既包括人與人之間的直接接觸,也包括與環境或沾染病毒的物體之間的間接接觸,例如毛巾、把手、鼠標、拖鞋,以及潮濕的地板如游泳池、溫泉等。這些途徑都有可能導致人類乳突狀病毒接觸感染到皮膚表面。

根據唐豪悅醫師的說法,病毒疣的潛伏期平均為2~4個月,平日不易防範。因此,像愛滋病或癌症患者以及兒童等免疫力低下的族群可說是極易受感染的族群之一。其中,學齡孩童病毒疣的患病率高達2–3成,是相當常見的皮膚疾病。而針對4–12歲的兒童而言,家人或同學身上的疣是最主要的傳染來源,並非一般認為的光腳行動、公共浴室和游泳池。

行走疼痛?腳底疣在「作祟」3分鐘帶你深入認識腳底疣!

腳底疣,又被稱為足底疣(Plantar warts)、足部疣或蹠疣,通常由HPV 1 血清型引起。如其名,腳底疣主要生長在腳底。比起尋常疣,腳疣更為厚皮,且因站立時身體重量的壓迫,使得其表面保持平滑。然而,長時間的壓迫可能促使腳疣向較深處的地方生長,導致周圍形成一圈白色硬化的皮膚。同時,若供應病毒疣的血管阻塞和硬化,疣表面可能出現小黑點。若病灶過大,穿鞋可能會因鞋內摩擦而引起疼痛感,造成行走的不適。

這種皮膚問題在兒童和青少年中尤其常見。對於學齡兒童來說,接觸家人或同學患有病毒疣是最主要的傳染途徑之一。在學齡孩童中,腳底疣的患病率高達2–3成,是一種相當常見的皮膚疾病。對於青少年來說,避免使用公共物品以及在公共游泳池或其他公共地方赤腳,都是減少與病毒接觸的機會。

要注意的是,腳底疣的初期症狀並不明顯,皮膚表皮可能隱約可以觀察到白色小粒粒,慢慢才會出現表面不規則的硬塊。當發現腳部皮膚出現小硬塊時,應提高警覺,儘早求醫,以防止將病毒帶回家,從而導致於家中抵抗力較低的小童及老人受感染。若不及時治療,疣可能會在兒童身上持續數月至2 年,成人則可能持續數年。

逾100種疣種類?帶你淺了解其他3種常見「疣」種類!

病毒疣常見於學齡前兒童和老年人,是一種普遍的皮膚問題。目前已知的人類乳頭病毒超過100種,但只有一小部分會在腳上形成疣。也就是說,不同血清型的病毒會呈現不同的皮膚表徵,其他類型的 HPV 更可能在身體其他部位的皮膚上或黏膜上形成疣。因此,除了腳底疣外,病毒疣還可以根據不同的表現形式,分為以下3種:

尋常性病毒疣(Verruca vulgaris)

尋常性病毒疣以HPV 2、4、27、29 血清型為主。其顏色呈膚色或深咖啡色,表面為往外凸起、粗糙角化的硬丘疹,一般出現在手部、指甲周圍或四肢,可能以一粒或多粒的形式出現。

扁平疣(Flat wart)

扁平疣主要由HPV 3、10血清型引起。其外觀呈現扁平、表面平滑的小丘疹,常見於前額、臉部、前臂和小腿,呈肉色或咖啡色。特徵是成片區塊生長,很少獨立出現,一般數量眾多。然而,這類疣往往被大眾忽略,甚至容易被誤認為是老年斑。

生殖器疣(Condyloma acuminatum)

生殖器疣以HPV 6、11血清型為主,通常生長在男性生殖器或女性陰道內,一般由不安全性行為接觸所導致。疣會隨著時間流逝而逐漸變大,形成類似花椰菜形狀的疙瘩,俗稱「菜花」,具有高度傳染力。在臨床表現或傳染途徑方面,生殖器疣和上述的三種病毒疣皆有所差異。

雞眼=足底疣? 2大明顯差異揭開迷思!

城市居民經常面臨腳底皮膚局部變硬變厚的問題,這往往是由腳底疣、腳繭或雞眼引起的。這些常見的足部問題使得許多人容易混淆,尤其是病毒疣和雞眼,而病毒疣有時也可能合併雞眼的變化。實際上,腳底疣和雞眼在成因和特徵方面都有顯著區別。

1. 成因

雞眼成因:雞眼是由局部皮膚長期受到反复的壓力或摩擦而產生的角質化硬結,一般出現在受壓位置,如腳底、腳跟等,常見於經常穿高跟鞋或太窄的鞋的人士。雞眼不具傳染性,不會傳染給其他人。

腳底疣成因:腳底疣是由於直接或間接接觸,如公共泳池、更衣室、淋浴間等潮濕地方或透過共用毛巾、拖鞋以及直接赤腳行走來感染及傳播。

2. 特徵

雞眼特徵:雞眼的顏色一般偏黃,中央位置可能會出現白點凹陷。刮除雞眼最外層厚皮後,可以發現底下出現像眼珠般的半透明灰色中心點。

腳底疣特徵:腳底疣表面大多粗糙,會出現數個密密麻麻的小黑點(如灑了黑胡椒一般),這些都是供應疣的毛細血管。而當皮膚科醫師把最上層的厚角質刮出後,可見腳底疣底層透露出許多針狀出血點,這都是血管硬化的結果。

預防足部疣5訣竅 GET 2大必殺技:遠離「共用物品」+注重衛生!

若想預防蹠疣「找上門」,請務必記住這5大生活小撇步!

  1. 避免直接接觸疣,包括身上的疣,接觸後務必將手清洗乾淨。
  2. 時刻保持雙腳的乾淨與乾燥。
  3. 在泳池、更衣室或健身房浴室行走時,請務必穿上拖鞋或其他護腳用具。
  4. 切勿抓癢疣。
  5. 使用專用的指甲銼、浮石和指甲刀處理疣,絕不混用於健康皮膚和指甲。

腳底疣怎麼治?可以自癒嗎? 「開箱」腳底疣的3大治療方式!

兒童患有病毒疣後,一般會在數年後自行痊癒。然而,有些疣不但不會消失,甚至可能傳播至身體其他部位。因此,當你發現身體任何部位長疣時,應儘早進行治療,以避免疣的傳染。同時,應遵循皮膚科醫師的建議,切勿自行購買外用藥物塗抹,以免提高傷口感染的風險。接下來,我們將為大家介紹腳底疣3大常見的治療方式。

1. 外用藥

外用藥通常以酸性藥水為主,如水楊酸,病人可自行塗抹,但治療過程相對較長。市面上的雞眼貼片、治疣液或角質軟化膏通常含有水楊酸(濃度從2.5%到40%不等)。然而,在自行應用時,有可能會刺激患處附近的正常皮膚,最常見的副作用是皮膚色素沈澱或脫失,嚴重則會出現紅腫、疼痛刺激。因此,濃度越高的外用藥就需要更小心使用,以免過度治療傷害正常組織。另外,塗裝後,建議使用紗布或創可貼覆蓋,以隔絕水楊酸直接接觸正常皮膚。

酸類藥物的原理是軟化並破壞受感染皮膚的角質。除了腳部疣外,外用水楊酸藥物也可用於尋常疣及手部的扁平疣,對於較大的疣效果可能較差,因此但不建議用於臉部或生殖器。對於臉部的扁平疣,門診通常會使用三氯醋酸,局部點在病毒疣的病灶。

2. 冷凍治療

冷凍治療是最常見的去疣方案,通常使用液態氮進行。其原理是透過棉棒沾取或使用噴槍噴射的方式,將液態氮應用於患處,利用極低溫的液態氮來破壞表皮組織,從而連帶去除病毒疣,適合用於單發性病毒疣。

冷凍治療透過調整液態氮接觸皮膚的秒數,來確定每次治療的強度。如果治療強度較弱,疼痛感較低,但可能需要多次治療,延長治療時間。反之,若冷凍治療強度較強,疼痛感可能會增加,但治療次數可能減少,縮短整體治療時間。這種治療方法的優點在於不容易導致表面傷口,但缺點是通常需要多次治療才能見效,有時在治療濃度強度較強的情況下也可能會引起水皰的形成。

一般情況下,專業皮膚科主治醫師會根據病毒疣的位置和大小來決定治療的強度。通常,要達到結白霜並稍微痛苦才能確保治療的有效性。至於治療的次數,會因病灶的大小和個體狀況而有所不同。對於小而淺的病灶,平均需要進行2-4次冷凍治療,而對於大而深的病灶,平均需要進行3-6次以上的治療,而每次治療的間隔通常為1-2週。

3. 手術或二氧化碳激光治療

對於難治型或單顆的病毒疣,可以考慮使用電燒或直接切除手術。手術或雷射治療通常能夠在一次性治療中,有較大的機會完全移除疣。然而,由於需要局部麻醉,術後可能會產生表面傷口,有時傷口可能會發生滲血。相較於其他治療方式,這種方法的復原和護理過程通常較為耗時。

然而,並沒有絕對或最好的治療方案,不同的治療方法各有其優缺點,因此建議諮詢皮膚專科醫師的意見。皮膚 專科醫師可以根據患者的情況、疣的數量和大小提供個人化的建議。

有關腳底疣的常見問題:

腳底疣可能引發哪些併發症?

當蹠疣引起疼痛時,患者的正常姿勢或行走姿勢可能會不自覺地改變。這種變化最終可能影響您站立、行走或跑步的方式,從而導致肌肉或關節感到不適。

哪些人容易成為腳底疣的高危險群?

蹠疣並非特定人群專屬,但兒童和青少年、免疫系統較弱的個體、有過蹠疣病史者以及經常在可能富含病毒的區域如更衣室和游泳館赤腳行走的人對於蹠疣的感染可能更為敏感,因此需要更加註意預防和保護。

接觸HPV一定會長疣嗎?

每個人的免疫系統對HPV的反應都不同,因此並非每個接觸它的人都會長疣。就算是同一個家族的人對這種病毒的反應也存在差異。

腳底疣何時該就診?

如果您的足部贅生物有以下情況,就應該及時就醫:
1. 出現贅生物伴隨出血、疼痛或形狀、顏色改變
2. 曾嘗試治療,但疣並未發生變化,反而在增加或一段時間後復發。
3. 疼痛程度已對日常活動造成影響。
4. 患有糖尿病或足部感知不良。
5. 正在接受免疫抑制藥物、患有HIV/AIDS或其他免疫系統失調而免疫系統低下
6. 不能確定這些贅生物是否真的是疣。

腳底疣是否會復發?

蹠疣是由病毒引起的,因此通常難以完全治愈,容易復發的情況。即使您已經嘗試過治療,疣可能並未被完全清除,導致其再次增加或復發。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