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髮致癌】不想中招必讀!消委會拆解8大安全守則,精明避開PPD等致癌成分

「染髮」已成為不少人追求時尚的日常習慣,然而,坊間流傳「染髮致癌」的說法,總讓人感到不安。究竟染髮產品中潛藏著哪些令人擔憂的成分?我們又應如何明智選擇,才能在亮麗髮色的同時,遠離健康風險?本文將深入剖析染髮劑中如PPD等潛在致癌成分的真相,並參考消委會的權威建議,拆解8大安全守則,助你精明避開化學危機,安心享受染髮樂趣。
深入剖析:究竟哪些是需要警惕的染髮致癌成分?
您好,朋友!愛美是人的天性,許多人都喜歡透過染髮來改變造型。但是,在享受亮麗髮色的同時,您是否也曾擔心染髮劑中,會不會含有染髮致癌成分?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究竟哪些化學成分,是我們需要特別留意的。
頭號關注目標:對苯二胺 (PPD) 及其衍生物
PPD是什麼?為何它在染髮劑中如此普遍?
在眾多染髮劑成分中,對苯二胺(PPD)經常成為關注焦點。它是永久性染髮劑中,一種非常重要,並且普遍使用的化學物質。PPD能夠讓染料顏色,深入滲透頭髮纖維。同時,它也產生持久的色彩效果。所以,它在市面上大部分的永久性染髮劑,都有它的蹤影。
PPD與染髮致癌的科學實證:我們需要知道的事實
關於PPD與染髮致癌的關係,學術界一直有不同討論。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曾經將染髮劑,歸類為「第三級致癌物」。這表示現有科學證據,尚不足夠明確指出,染髮劑是否為人類的致癌物質。這個分類,其實與我們日常飲用的咖啡,屬於同一級別。有些動物實驗顯示,如果大量經口服,PPD可能導致某些癌症。但是,針對一般人,偶爾染髮,目前並無充分的人體研究證明,染髮會增加顯著的罹癌風險。美國防癌協會(ACS)指出,自一九八〇年後製造的染髮劑,已經進行了改良。同時,它也移除了部分,早期被證實會致癌的化學物質,例如:芳香胺。
如何在成分列表中識別PPD及其他高風險染髮致癌成分?
學會辨識成分,對保障自身健康,十分重要。當您選購染髮劑時,請仔細查看產品包裝上的成分列表。對苯二胺,通常會直接標示為「對苯二胺」。或者,它會標示為其英文縮寫「PPD」。或者,它會標示為完整的英文名稱「p-Phenylenediamine」。根據染髮消委會的報告,以及染髮劑 消費者委員會的測試,部分產品,也可能含有其他高風險的致敏物質。這些物質包括:間苯二胺(MPD),以及甲苯-2,5-二胺(PTD)。有些深色染髮劑,可能含有較多PPD。或者,它們含有較多重金屬。消費者在選購染髮劑邊隻好的時候,應特別留意。
其他潛在的有害化學物質
間苯二胺(MPD)、甲苯二胺(PTD)與重金屬
除了PPD之外,染髮劑中,還有其他需要警惕的化學物質。間苯二胺(MPD),以及甲苯二胺(PTD),就是PPD的衍生物。這些成分,也是常見的致敏物質。染髮消委會的測試結果,曾經指出,部分聲稱天然的產品,也檢出這些成分。另外,深色染髮劑,為了達到持久顯色效果,有時會添加重金屬。例如:一些草本海娜染髮粉,曾經被檢出含有鉛。長期接觸,這些重金屬,可能積聚於體內。同時,它們也會加重肝腎負擔。
阿摩尼亞(Ammonia)與過氧化氫(Hydrogen Peroxide)
阿摩尼亞(Ammonia),以及過氧化氫(Hydrogen Peroxide),也是染髮劑中常見的成分。阿摩尼亞的作用,是打開頭髮的毛鱗片。它讓染料,可以深入髮芯。過氧化氫,則是氧化劑。它能分解頭髮中的黑色素。它也幫助染料,附著於頭髮上。雖然,這些成分的致癌疑慮,相較於PPD,為低。但是,它們對頭皮,以及頭髮,都有直接的刺激作用。過量,或者長期使用,可能導致頭皮敏感,出現紅腫、痕癢。甚至,它會令髮質變得乾旱、脆弱,失去光澤。
染髮致癌的真實風險評估:權威機構與醫學界怎麼說?
部分染髮劑被指含有對苯二胺 (PPD) 等染髮致癌成分,因此,不少人關心染髮與健康風險的關聯。究竟國際權威機構與醫學界如何評估染髮的真實風險?以下內容將深入探討相關研究與結論。
國際權威機構的最終定論
世界衛生組織 (WHO) 與國際癌症研究中心 (IARC) 對染髮致癌的看法
說到權威機構,世界衛生組織 (WHO) 旗下的國際癌症研究中心 (IARC) 對染髮劑進行了詳細評估。IARC 目前將染髮劑列為「第三級致癌物」。這個分類代表,目前沒有足夠的人體或動物實驗證據,可以確定該物質會導致人類癌症。例如,大家日常飲用的咖啡,也與染髮劑同屬第三級致癌物。研究指出,長期接觸染髮劑的美髮業從業人員,罹患膀胱癌的比例可能輕微上升,但是對於一般染髮民眾,罹患癌症的機率與背景值並沒有顯著差異。換言之,世界衛生組織沒有將染髮劑列為確定的人類致癌物質。
美國防癌協會 (ACS) 的觀點與現代染髮劑的安全性提升
美國防癌協會 (ACS) 亦對染髮劑的安全性提出了看法。他們指出,一九八〇年後生產的染髮劑,成分已經過改良,許多過去被證實會致癌的化學物質,例如芳香胺,已經從配方中移除。這表示現代染髮產品的安全性已經提高。ACS 的觀點支持目前的結論,就是沒有足夠的證據顯示一般非永久性染髮會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因此,一般染髮情況的致癌風險相對較低。
醫學研究聚焦:染髮與特定癌症的關聯性有多大?
雖然國際權威機構的定論讓大家相對安心,但是醫學界對於染髮與特定癌症的關聯性,依然持續進行深入研究。一些個案報告與小型研究曾提出染髮可能與某些癌症有關。以下將探討這些研究的發現。
膀胱癌:最受關注的染髮致癌風險
在所有染髮可能相關的癌症中,膀胱癌是其中一個備受關注的項目。部分醫學研究指出,長期暴露於染髮劑中的化學物質,例如某些芳香胺,可能與膀胱癌的風險增加有關。這主要見於長期、頻繁接觸染髮劑的職業美髮師,因為他們每天多次、長時間接觸染髮劑,經由皮膚大量吸收化學物質。然而,針對一般染髮的消費者,目前仍無確鑿的人體試驗數據,證明染髮劑會直接引發膀胱癌。腎臟科醫生陳俊宇曾指出,染髮劑致癌性目前僅在動物實驗中被證實,但人類接觸方式不同,因此沒有證據顯示染髮劑會直接導致人類癌症。
淋巴瘤、白血病與其他血液癌症:長期染髮影響探討
除了膀胱癌,淋巴瘤、白血病以及其他血液癌症,也是醫學界探討染髮影響的重點。一些研究曾觀察到,長期使用深色染髮劑的人士,罹患淋巴瘤或白血病的機率可能略高。例如,有研究曾表示,長期染髮者患白血病的機率比普通人高出3.8倍。但是,這些研究的規模通常較小,或者其結論在其他大型、更嚴謹的長期追蹤研究中,沒有得到一致的證實。例如,美國癌症學會曾對數十萬名婦女進行長達數年的追蹤調查,結果顯示,一般而言染髮不會增加罹患大部分癌症的風險,包括淋巴瘤與白血病。即使有輕微增加,比例也極低。綜合來看,醫學界目前沒有一致的證據,顯示一般染髮行為會顯著增加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癌症的風險。大家在選購染髮劑時,可以參考染髮消委會的報告,了解染髮劑邊隻好。
